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查看详情

阎承伟:尽快转变过度追求粮食产量的思维,保证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16-02-22 13:42:00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泰州民革参政委副主任、特约信息员阎承伟反映:至201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亿吨,粮食生产实现“11连增”。我国一直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土地等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一方面,为了确保粮食产量,农业开发强度已濒临极限,种植密度过大、化肥施用量过多、农药大量使用,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带来土壤结构的恶化,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作为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存储不当、缺乏监管而导致的粮食产后损失严重,也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建议:
      1、尽快转变粮食生产思路。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和特殊商品,不应该一直被放在“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的角度来考虑生产思路。当今世界中,粮食不能实现自给自足的国家比比皆是,东亚国家普遍面临着耕地紧缺的问题,日本、韩国等一直都是粮食进口大户,但并没有出现饥荒、民不聊生等问题。相反,他们在进口粮食的同时,注重提高本土农产品的改良技术,注重保护本国农业市场,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议我国各级政府尽快从思想上解除“过度追求粮食产量”的禁锢,客观全面地考量“粮食安全”问题,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
      2、制定合理的粮食储备计划。政府应该根据人口数量、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制定合理的粮食储备计划和流通管理规定,并严格遵照执行,使储备的粮食真正成为国家、老百姓的定心丸,既能满足危急时刻的国民所需,又不会过度占用粮食资源总量。由于粮食收购、储备是国家行为,政府特别需要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管,杜绝因腐败产生的“名储实空”、“名新实陈”等问题,避免某些部门、某些官员借储备粮食之名为单位、个人谋私利。
      3、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中的安全。农业部门要指导农民科学种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产量换取土壤结构的逐步改良,提高农产品品质。国家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同时,更要注意工业区的布局规划和污染治理,避免出现工业污染对耕地的包围、渗透,加快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确保农业灌溉用水不受污染,切实保证粮食生产安全。(2015年反映,市政协、民革省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