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查看详情

李爱荣:尽快在全国推广建设生态型航道护岸

发布时间:2016-02-22 14:19:00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泰州民革交通支部党员李爱荣反映:传统的航道护岸整治过程中,多采用硬质化的重力式挡墙护岸,结构型式多为刚性结构,通常做法是按照规划河道蓝线(通常是一道顺直线),采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将基础埋置低于地下水位高程,基础宽度一般超过两米。这种做法保障了航道通行及护岸质量,但是对原有生态的系统功能考虑不够充分,长期来看,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河道本身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现有航道护岸主要的建筑材料基本是钢筋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从而导致水生态环境和陆域生态环境的有机联系受到影响,同时使依赖于河滨过渡区域的生物种群失去生存环境,河道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2.滨水两岸生态功能削弱。由于长期受到水位变化的侵蚀、船行波的冲刷等,岸坡不断坍塌,侵蚀陆地,致使河道滨水地带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流失的土体不仅淤积河道,影响河道通航、排涝,而且还导致滨岸生态功能弱化。
      3.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传统的航道护岸做法打断了地表水系与地下水系的循环,微生物、水生和湿生植物、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生存空间收到了严重干扰,正常的食物链发生断裂,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和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实现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在我国推广建设生态航道护岸。理由如下:
      1.生态航道护岸的植被大多采用大量根系发达的固土植物结合透水材料形成,不仅抗冲性能大大加强,而且可以调节地表和地下水文状况,使水循环途径发生一定变化。比如,当洪水来临时,通过坡面植被大量地向堤中渗透储存,削弱洪峰,起到了径流延滞作用。而当枯水季节到来时,储存在大堤中的水反渗入河,对调节水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生态航道护岸的植被可以把水、河流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既能为鱼类等水生运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觅食、栖息的场所,也有利于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促使河水水质得到改善,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意义。
      3、生态航道技术改变了过去“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的单调美,景观变得更加丰富,昔日碧水漪漪、青草涟涟的动态美得以重现,顺应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为人们休憩、娱乐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提升了沿线乡村、城市品味。
      4、生态航道造价低于传统硬质化护岸,又具有一定的自主修复能力,工程运行后的养护投入也较少,减轻了后期日常养护的压力,减少了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生态航道的推广应用,可以集成航道、水利、园林、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发展需求,有效整合资源,既满足航道要求,产生的投资综合效益也相当明显。尽管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在生态航道建设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建成了如京杭运河两淮段、宿迁城区段、湖嘉申线湖州段等生态护岸,但实际上生态航道的应用推广力度仍然相当有限。
      为此建议:
      1、国务院及各地各级政府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条件适宜的河道中推广生态航道护岸技术,对生态航道建设和推广工程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
      2、生态航道是个整体工程,应由规划、国土、市政、交通、园林、环保、水利等部门联合各方专家,共同研究生态护岸的建设、维护、管理等问题,统一规划,指导生态航道的具体建设和后期维护工作,改变“只管建设不管养护”的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3、尽快出台生态航道验收标准,改变过去“栽棵树、种点水生植物就是生态航道”的片面观点,完善生态航道验收体系。针对正在建设的生态航道,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明确严格的审批程序,加强对资金拨付、工程验收的监督管理。
      4、加强保护生态航道护岸知识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介广而告之,尤其是生活在航道周边的民众,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航道保护知识进村进社区等方式,增强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避免或减少人为破坏航道生态建设的情况。(2015年反映,市政协、民革省委、省委统战部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