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查看详情

蒋云鹏:肃清网络语言,维护文化安全

发布时间:2016-02-22 15:01:00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泰州民革党员蒋云鹏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汉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汉字在古代“通假字”多,曾因字义混乱成为阅读古文的最大障碍。经千百年考证,正本清源,汉字实现形、声、义一体,加上书法艺术之美,在世界文字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与先进性。面对世界,汉语言文字应正面展现其浓厚的民族本色,但是,近年来出现在网络、音像、平面媒体上的有关汉语言文字的怪乱之象,有损我国作为文化强国的优秀形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倒退“复古”,再造通假字。如,有木(没)有驴友(旅游)、海龟(归)等等。
      二是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变换文字,曲解短语、成语概念。如,你造吗(你知道吗)、铝(屡)禁不止、为你薪(心)动、晋(尽)善晋(尽)美等等。
      三是玩世不恭,恶意调侃,胡编乱造不文明不和谐的庸俗、粗鄙称谓,违背公序良俗。如,高富帅白富美、土豪、单身狗、小鲜肉、潘康鹊取
      四是混淆词义,褒贬不分,价值观嬗变。如,“货”用在人物身上是贬义,“吃货”虽指食客,但人格已被贬低;“奇葩”原意是奇特而美丽的花朵,是褒义,但现在以贬义居多。
      五是语句夹杂译文译音,难读难懂不伦不类。如,带有“对决、竞争”等内容的语句,常以PK取代;有聚会内容的语句,用PT或“趴踢”替代。国产电器上的按钮、公共厕所分辨男女的文字,更处处可见以英文取代汉字的现象。
      上述现象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网络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活跃,各种怪异、荒诞的网络词句接踵而来,媒体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为了自身的发行量或收视率,紧跟“潮流”热炒网络词语,导致这些“网络流行语”在全社会得以普遍推广。
      汉语言文字怪象的产生,并非外来者的侵袭,而是“祸起萧墙”自坏教门,值得警醒。如果任其发展,不仅给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抹黑,也将淡化民族感情,干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危及民族文化安全。
      随着亚投行的成立和“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交往必将更加频繁和深入。在此前提下,新的《国家安全法》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纳入“文化安全”的范畴,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建议:
      1、加强全民文化安全教育。以学校、企事业及机关为主体,进行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对网民及媒体从业人员予以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社会推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自觉维护其尊严。
      2、建立配套的文化安全法律法规。新的《国家安全法》的“文化安全”只是原则性规定,并未形成配套的文化安全法律法规。建议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会同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公民可以通过部门网站、邮件等渠道,提出合理建议,推动文化安全相关规定尽早制定出台。
      3、整肃现有不良网络语言和文字。在有关文化安全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应由新闻出版部门牵头,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协同监管,对目前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已经出现的怪像,特别是对违反公序良俗的庸俗、粗鄙、概念混乱、倒退等网络字词语汇,尽快进行整治和清理,逐步肃清上述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2015年反映,市政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