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查看详情

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02-22 16:11:00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发展休闲农业  助推农业转型升级
                  ——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民革泰州市委员会
 
        休闲农业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满足人们休闲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产业则是以农村为基础,以农业为载体,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文化为内涵,以参与为特点的新兴农业产业。
        今年初,民革泰州市委经广泛征集、专家评审,确定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开展专项调研,成立调研组,由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奚爱国担任组长,带领相关人员围绕“发展休闲农业 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主题开展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近几年,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势头较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区域特色逐步彰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制约了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如发展理念亟需转变、系统规划性不强、产业缺乏有效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一、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地将休闲农业作为拓展农业多功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载体,作为促进城乡互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加以推进,全市休闲农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各类休闲农业园429个,其中农业观光采摘园32个,休闲生态农庄74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53个,农业主题公园13个,农家乐225个,民俗村5个,营业收入500万以上规模企业27个。全市已建成各类省级和国家级观光农业、农家乐专业村和旅游公园1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农业观光园6个,省级农家乐专业村3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2011年全市休闲农业资产总额近9亿元,经营面积6.71万亩,实现营业收入6.32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3000多人。
      (二)区域特色逐步彰显。各地围绕自然资源和种植(养殖)业发展特色,积极打造休闲农业亮点,基本形成了沿江休闲渔业带、里下河水乡农业观光带、城郊现代农业观光带等三大主体类型。靖江、泰兴等沿江地区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优势,通过对养殖基地的改造,放养特色鱼类,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赏江景、钓江鱼、品江鲜”休闲旅游项目,形成了一批能饱览浩淼江面、远眺芦花飞飘、侧听野鸟欢歌,能觅幽静、玩垂钓、品江鲜的休闲渔业基地;兴化市利用农业资源丰富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缸顾千岛菜花风景区以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观葵花、冬品芦花为主线,培植水乡特色,实现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姜堰市溱潼镇围绕“古”和“水”两大主题,建成院士旧居、花影清皋、绿院垂槐、民俗风情馆、婚俗馆、水龙局等景点;河横村利用“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品牌优势,开发建成葡萄园、桃园、千亩油菜花观赏园、灰天鹅养殖场、循环经济园、生态农庄等一批农业观光项目。目前,该村在河横大道两侧建成经营农家餐饮的农家乐30处,经营旅馆业的农家客店30家,可同时接待1000人就餐,300人住宿,2000人参观。
      (三)产品类型日渐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基本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农业资源,既有观花赏景、采摘、品茶、尝鲜、工艺制作的休闲观光农林业,又有集垂钓、渔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在休闲农业产品开发上初步形成了五种主要形态:一是欣赏田园景观、游历水乡风光、感受农村风貌的生态观光型;二是度假、娱乐、健身、餐饮、住宿、休闲垂钓的休闲度假型;三是参与农事体验、释怀农民情结、瓜果采摘尝鲜、了解特色产品的特色体验型;四是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科普农耕文化知识的科技教育型;五是体验浓郁乡土风情、传承农耕历史文化、弘扬农业文明的民俗文化型。
      (四)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随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下降,大量投资者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调整投资方向,投资重点由原先的种(养)殖业逐步转向休闲农业,涌现出民营企业家、行业能人、乡镇农技骨干和种植能手等一批新型投资主体。据统计,2011年全市“三资”投资休闲农业的新建项目54个,合同利用“三资”近20亿元,主要以投资园区项目建设为主。“三资”的有效注入,促进了全市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涌现出靖江马洲岛长江生态渔业园区,泰兴省级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姜堰河横生态园、溱湖湿地风景区,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乌巾荡湿地公园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产业集聚效应强、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核心园区。
        (五)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以品牌创建为抓手,精心打造休闲旅游农业品牌,着力提升品位和档次。海陵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先后获得国家旅游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科协、财政部“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江苏省观光农业园”、“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等称号。姜堰市溱湖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而且被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国内知名的风景名胜区。溱潼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行列,创成国家2A级景区,并结合溱湖风情游推出了“溱湖八鲜”。溱潼会船节被亚洲节庆组织评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并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靖江市政府通过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蟹黄汤包节”,扩大了靖江蟹黄汤包的知名度,每年吸引大批消费者来品尝美食。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特种水产种苗繁育、高效养殖、休闲垂钓为主的秋雪湖现代渔业生态园声名远扬。兴化缸顾乡东旺村、李中镇苏宋村和姜堰市南湖村被评为“江苏省最有魅力乡村”。2012年10月,我市获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特别奖,溱湖景区获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风景区。
        二、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已经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业非农就业空间”。在《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3号)中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年初,我市全市域范围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到2016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最近,省委苏办发[2012]21号文对泰州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专门提出了要求。中央、省、市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休闲农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是泰州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淡水产品、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此外,从地理区位上来看,泰州地处沿海和长江“T”型产业带的结合部,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
        三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休闲农业生产内涵日益丰富,功能不断拓展,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泰州休闲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服务功能、示范功能、就业功能将日益显著。
        四是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给泰州休闲农业带来巨大潜在市场。上海、苏南等大中城市土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同时,与苏北等县市相比,泰州发展休闲农业,具有空间上的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泰州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泰州与上海、浙江、苏南等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
        五是农业新技术水平的提升,市场营销体系的完善,管理、组织理念的创新,为加快泰州休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发展理念亟需转变。当前我市各地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如此还很不够,休闲农业更主要的是生态产业、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品牌。如果从发展现代农业、培植生态产业、推进生态名城建设的角度来认识、看待、筹划休闲农业的发展,则更加有利于这一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任何一个旅游项目,如果没有市场需求,或者说没有充分重视市场拓展,这个旅游项目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我们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从产业融合、农业功能提升、生态名城创建的角度来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培植生态经济。
        2.系统规划性不强。目前,各地在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上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前瞻性,造成部分休闲农业项目存在建设随意性,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经营内容雷同,内容单一,项目低水平重复开发等问题。目前我市大部分休闲农业园区主要仍以农家乐、乡村饭店、瓜果采摘园、垂钓园为主,仅仅局限于用餐、钓鱼、打牌娱乐等项目,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
        3.季节性问题突出。我市休闲农业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春季以赏花踏青为主,秋季以瓜果采摘为主,存在着较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旺季往往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淡季则是人群稀少,门庭冷落。休闲农业的淡旺季则造成了许多资源的浪费。
        4.产业缺乏有效管理。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产业,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如农业、水利、旅游、工商、税务、卫生、消防安全、环保等,管理主体不明确,造成了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规范和标准,很多地方开展的农业旅游项目存在服务设施不健全、卫生不合格、安全有隐患、服务无标准和管理无秩序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5.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据调查,我市目前休闲农业园区,特别是农家乐,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小农思想”,缺乏产业长远的发展意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系统知识。大多数经营者多雇佣低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或亲友从事相关服务,由于缺乏必要的从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在餐饮、住宿、娱乐、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服务还不够规范,管理水平不高,不利于我市休闲农业持续发展。
        四、几点建议
        科学合理地发展休闲农业,对推动泰州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三个名城”、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市休闲农业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功能,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的现代农业形态。发展休闲农业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泰州应把休闲农业作为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生态名城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建议采取一定激励措施,调动起各市(区)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
        2.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规划。建议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针对区域发展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地理环境资源特色,加强规划制定的系统性、前瞻性,明确我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和重点任务。注重与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全面了解泰州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产品类型、经营模式、管理机制和制约因素等,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相应的专门规划和工作措施,分类指导。
        3.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机制。发展休闲农业,仅靠各级政府的引导资金和民营企业、农民等的自发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开渠道,广纳资金,加大投融资力度。各级政府要探索发展休闲农业的投融资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体制网络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休闲农业的投入。建议市委、市政府设立休闲农业发展资金,对一些较大的开发项目设立开发基金或者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同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4.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发展休闲农业,要重视农业的法制化建设。建议市委、市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出台鼓励开发农业后备资源的相关政策,在财政、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争取财政补贴、贴息贷款、投资参股等形式对休闲农业发展进行资金扶持,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一批规模大、功能全、经营活、效益好的休闲农业园区。市级农业部门每年遴选和认定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以项目形式对示范点的水、电、路、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新功能的创意开发等给于适当补助。
        5.加大宣传推介,强化品牌建设。发展品牌化、个性化休闲农业产品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总趋势。针对市场选择和需求趋向个性化的特点,要转变休闲农业基地的经营理念和模式,追求休闲农业产品的个性化和独特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建议总结兴化“千岛菜花节”、“溱潼会船节”、“城郊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节”的成功经验,通过举办各类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事节庆、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特色农产品包装策划宣传,展示民俗风情,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同时,还应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大力营销宣传休闲农业品牌,加强与旅行社联合,扩大客源市场,唱响品牌形象,迅速占领产业和品牌的制高点,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抢占先机。
                                                                                                                                          (2012年12月报市委办、市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