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查看详情

关于新通扬运河水质提升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9-02-22 17:37:00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新通扬运河是横贯泰州市腹部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西连扬州市江都区芒稻河,东接海安县串场河,全长89.8公里,其中泰州段长41公里,流经海陵区和姜堰区,主要功能为航运、农灌、引水。受江都闸与高港闸双重控制,运河主要水流方向为自西向东,每年7-8月,由于受里下河地区排涝影响,河流水流方向会改向,变成自东向西。新通扬运河是清水通道,通榆河的主要供水河道,其水质对下游影响较大,直接关系通榆河沿河地区居民饮水安全。
      根据《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通榆河及其主要供水河道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以上标准。新通扬运河自西向东设置的泰西、迎江桥、泰东、徐庄大桥、溱湖大道桥、官庄大桥、朱楼桥等7个水质监测断面实时监控新通扬运河水质的变化情况,从2017年监测结果来看,新通扬运河各个考核断面虽然能够达到考核要求,但是整条河流为轻度污染状态,距《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要求的新通扬运河水质标准还有差距,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新通扬运河水质。
      新通扬运河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三项指标污染分担率分别为20.2%、17.4%和16.4%,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染、船舶污染和工业废水相结合的特征,影响新通扬运河水质的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入河污染物总量偏大。新通扬运河是海陵区、姜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的受纳水体,市区亚同环保、清华紫光、城北、九龙、苏陈、罡杨和姜堰区等7座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全部排入新通扬运河,排污总量较大,不利于新通扬运河水质的改善;二是污染物“无序”排放。新通扬运河沿线,特别是泰州市区和姜堰城区段,存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问题,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影响了河流水质。新通扬运河沿河支流很多分布在泰州市区和姜堰区,部分支流河道黑臭严重,水流不通,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水体,一旦遇到雨季排涝,支流河道黑臭水体随雨水一起大量汇入新通扬运河,造成对新通扬运河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地域的原因,新通扬运河沿河一些村庄、集中居住小区管网铺设不到位,生活污水接管率较低,个别村庄有排水明沟入河,明沟雨、污入河流,生活污水直接入河是河道氨氮升高的主要原因。而在管网覆盖到位的区域,由于监管能力欠缺,存在雨、污混流的情况,另外新通扬运河及其支流两侧部分村庄、小区垃圾没有做到完全收集,存在河道垃圾堆积的现象,造成了支流水环境卫生状况差,严重影响新通扬运河水质的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四是船舶污染及农业面源的影响,新通扬运河沿线码头众多,船舶往来频繁,据泰州地方海事局提供数据,目前新通扬运河日往来船只约200艘,年货运量在2000多万吨左右,船舶生活污水及垃圾入河道的现场比较普遍;沿河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入河的现象时有发生;沿线农业种植也是氨氮、总磷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此外,沿河两岸及支流散乱小的畜禽养殖业污染也不容忽视。
      针对上述情况,我委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依托“河长制”的组织架构,建立党政领导、河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在市级“河长”的统一领导下,完善上下游协作机制,建立健全海陵、姜堰两地跨区域、跨部门的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对新通扬运河沿河及沿河主要支流实施统一的管理标准。制定新通扬运河及沿岸支流河道的管理方案,水利、环保、住建、城管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减少入河总量
      新通扬运河接纳了市区和姜堰区7个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虽然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水质污染程度较低,污染物浓度不高,但是因为入河总量大,所以输入新通扬运河的污染负荷量仍然较高。在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建议利用泰州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科技攻关,对泰州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生态净化研究。目前污水处理厂尾水提升技术有膜分离、活性炭吸附和人工湿地等高效深度处理技术,各污水厂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技术。人工湿地技术能够针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有效的深度处理,在苏南地区也有工程案例。由于新通扬运河两岸1公里属于生态红线二级管控区,工业项目发展受限,可以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景观。
      3.实施控源截污
      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污水收集能力建设,完善配套管网建设,对于老旧城区未接管或管网老化的居民区要集中整治,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进一步扩大纳污范围,减少污染物入河量,降低河道污染负荷。加强农村污水收集治理能力,对于靠近镇区、居住较集中,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农户,污水优先纳入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对不宜实施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农户,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加强沿河主要黑臭支流的清淤疏浚工作,解决支流河道内源污染。加强沿河畜禽养殖污染和船舶污染治理力度,建设船舶污染物岸上接收和处理处置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储存后上岸进行分离净化,实现船舶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4.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调查研究,对新通扬运河沿河特别是沿河主要支流河道水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清沿河支流的分布情况,排查新通扬运河和沿河支流河道上游1公里范围内的排口分布情况,查明排污(水)口中水质类别,列出每个排口的污染源清单,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有效推进排污口整治工作。加强自动监控能力建设,在新通扬运河沿河重点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站,实时监控沿河水质变化情况,在沿河主要支流统筹考虑建设微型水站,及时掌握沿河主要支流河道的水质状况。(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集体提案,陈军执笔)